清廉从政 诚实做人——访原清镇市委常委、清镇市人民武装部部长马顺绪

马顺绪投身军旅31年,其中担任武装部部长近14年。他凭借杰出的领导能力和政治素质,带领干部职工屡获先进荣誉。在他的领导下,镇宁和清镇两地的人武部不仅被建设成为大军区先进人武部,还通过开展以劳养武活动为人武部创收逾23万元,赢得了"沙漠中的绿洲"的美誉。他个人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军区授予“扶贫先进个人”的称号,并被安顺军分区评为“优秀人武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马顺绪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倾注心血编著了《清镇市国防教育读本》。这部著作系统、全面、客观地介绍了军事史和国防教育史,成为对清镇各族人民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教材,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马顺绪的这一成就,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陆军上校、职业军人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华夏早报》记者  金松 发自贵州贵阳

军旅生涯:决心干出一番事业

“1962年,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陈代富以舍身炸碉堡的献身精神,被中央军委授予‘活着的黄继光’战斗英雄称号。”

马顺绪,一个与陈代富同村的青年,从小受到革命英雄的影响,尽管他初中尚未毕业,却已立志投身军旅,开始了他军旅生涯的新篇章。

1969年3月,出生于50年代的马顺绪,满怀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祖国的忠诚,带着故乡油菜花的芬芳,走进了军营。

当时年仅18岁的他,被分配到陆军第14军第42师警卫连警卫班。马顺绪的入伍,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革命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同年11月,马顺绪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他被提干。此后几年,他人生风华正茂,在部队先后任职班长、排长,因其大公无私的精神,还被42师政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79年2月,马顺绪参加了中越自卫还击战。战斗结束后,他被调到贵州省清镇市人武部,决心在人武战线上干出一番事业。

从野战军调入地方部队,虽然岗位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变化,但马顺绪工作作风和干劲始终如一。

1986年4月,马顺绪被任命为贵州省镇宁县人武部党委副书记、部长,中国共产党镇宁县第五次党代会代表、镇宁县第六次人大代表。

多年的军旅生活让马顺绪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尽管工作期间胃病出血,疼痛难忍,但他一边悄悄用手指顶压胃部,一边继续坚持工作。他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赢得了同事和部属的尊敬。

多年来,马顺绪的床头柜上摆满了治疗胃病的西药、中药和民间草药,这些都是战友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尽管病痛折磨,他依然坚持工作,展现出一名军人的坚韧和担当。

以劳养武成效显著:5年创收逾23万元

据马顺绪介绍,人武部移交地方后的一段时间里,曾一度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面对这一困境,他迎难而上,积极带领干部职工大胆创新,大力开展“以劳养武”活动。这些努力不仅为增加经济收入奠定了基础,还解决了人武部自身建设的急需经费问题,并为完善武器库的硬件设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马顺绪结合镇宁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了安酒集团在当地收购散酒的机遇。他利用这一契机,向安顺地区民政局借款,成功建立了酿酒厂。随后,他又办了养猪场,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随着经费的不断增加,马顺绪在民兵训练、人武部自身建设、民兵训练基地、干部职工福利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两年后,人武部在工商银行的存款达到了几十万元,这不仅改变了人武部移交地方时只有几千元资金的困境,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武部的形象和地位。这一转变,为人武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镇宁工作的5年里,马顺绪为人武部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他不仅为部里创收逾23万元,还新建了民兵训练综合楼和干部职工宿舍楼,同时对武器库进行了扩建。

1989年8月,贵州省军区司令员钟理明率工作组到镇宁检查工作,将镇宁县武装部誉为“沙漠中的绿洲”,这不仅是对马顺绪和人武部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不懈努力、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高度认可。

正规化建设典范:工作获领导高度评价

他为单位的规范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每到深夜,他办公室里的灯总是亮着,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一整套《规章制度》以及其他11种制度进行了细致的推敲和修订。经过他一字一句的精心打磨,一条一款的严谨修改,这些制度最终全部制订出来,为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3月,马顺绪同志从镇宁县调至清镇市人武部。在其任职期间,他连续9年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和贵州省军区的表彰,荣誉为“无责任退兵”。西藏武警总队的王德权指导员评价说:“他曾三次参与接兵工作,但从未见过像清镇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这样高度重视征兵工作的单位,也未曾见过如此隆重的新兵欢送场面,这无疑是国防建设的典范。”

1993年6月,马顺绪率干部赴平坝县、六枝县人武部等地参观学习,吸收并创新了可行的管理经验,以满足成都军区关于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正规化建设的要求。

此外,马顺绪还积极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他组织干部对历年文件、资料及退伍军人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和整理,实现了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有效解决了档案管理混乱和查找困难的问题。

同时,他平整了营院1600多平方米的地面,这不仅显著改善了营院的环境,还为修建20套干部和职工宿舍提供了空间。

贵州省军区工作组在检查清镇市人武部战备工作后,曹龙处长对马顺绪同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清镇市武装部的领导全面抓正规化建设,成为贵州省的先进人武部。

1994年4月6日,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军区政委喻忠桂在检查工作后,对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概括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虚心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同年5月24日,贵州省军区在清镇市人武部召开了全省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会议中,省军区副司令员蒙进喜少将认真听取了马顺绪同志分享了以“纲要”为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和树立良好形象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具有实践价值。因此,清镇市人武部的正规化建设经验得到了广泛推广,成为了其他单位学习的典范,年底被成都军区和贵州省军区共同评为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

1997年1月,“三总部”工作组在检查清镇市人武部归建后的工作时,对马顺绪同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这样的武装部充满信心。

马顺绪同志的优秀表现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为清镇市人武部赢得了荣誉,更为全省的人民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树立了榜样。

坚持与奉献:10年编著国防教育读本

在清镇市工作期间,马顺绪不仅致力于人武部自身建设,还积极带领干部职工投身于扶贫工作。

他亲自带领11名干部职工深入新店镇王寨村,通过捐款捐物帮助特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并在王寨村小学开展“一帮一”活动,资助13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此外,他还从市财政局协调到5万元经费,用于修建公路和饮水池,显著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1998年,因其在扶贫工作中的杰出贡献,马顺绪被评为“扶贫先进个人”。

退休后的马顺绪并未停止他的贡献,而是继续投身于国防建设,他投入大量心血编著了《清镇市国防教育读本》等书籍。

在谈及该读本的创作过程时,他向记者透露:“调入清镇工作后,他翻阅了《清镇县志》等书籍,发现清镇缺少一部反映该地区历史和行政沿革的国防教育史书。自1992年起,他历时近10年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最终完成了这部读本。”

该书由中共清镇市委宣传部出版发行,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客观的军事史、国防教育史,是对清镇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基本教材。2022年4月22日,环球网等媒体对该国防教育读本进行了宣传报道。

马顺绪在工作之余,还在《西南民兵》《贵州工人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作品,包括诗歌《夜登岳阳楼》《清镇白龙洞》,以及散文《故乡的杜鹃》《情系军营》《红枫湖》。其中,论文《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深刻剖析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而《红枫湖》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之美,表达了他对清镇的深情。

他还撰写了《上校随笔》,记录了自己军旅生涯的成长和重大事件,目前该书已脱稿,正待出版。

马顺绪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军旅生活。他的事迹被《人大代表风采录》《西南民兵》《贵州工人报》等媒体报道;他以清白的政治品质和正直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马顺绪简介:

马顺绪,男,汉族,1951年7月生,四川安岳人。1969年3月入伍,在陆军第14军第42师警卫连服役,历任班长、排长,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1979年2月,参加自卫还击战,深入越南境内作战22天。1988年5月,率领镇宁县党政军代表团赴云南老山慰问作战部队官兵,下曼昆洞,登老山主峰,钻猫耳洞里与战士谈心。

马顺绪先后任镇宁县人武部党委副书记、部长;清镇市人武部党委副书记、部长。1996年4月后,清镇市人武部任党委副书记、部长、上校军衔,同年,任中共清镇市委委员、常委。

1998年4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清镇市第二次党代会代表,大会选举为市委委员、常委。同年,当选为清镇市第二次人大代表。同年9月,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军区表彰为“扶贫先进个人”。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
华夏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