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早观察|退休副省长上街吃烧饼成热点不正常 “官高离民远”本就不该发生

文/仕道君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一位79岁的退休副省长,在街头露天摊买高炉烧饼吃,一顿早餐花5块钱。

一个堂堂的副部级高官,虽然是退休的,但毕竟相关的待遇还在,居然和平头小民一样,在马路边吃烧饼、喝稀粥,确实有“新闻性”,被媒体报道,引发人们热议,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实际上,这位退休的王副省长,在两年前就曾成为“新闻人物”。

原来,2022年5月,王副省长上街买西红柿,被记者无意发现,从而产生了一篇“爆款新闻”。

按理说,副省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就成为普通群众,除退休金多一点,住房大一点,用车方便一点,看病省事一点,别的并无多少特殊之处,上街吃个烧饼买个菜,为何每每引来媒体关注、社会热议呢?

仕道君以为,关键就在于,能够走上街头的退休高官少而又少,不要说省部级了,厅局级也难觅身影。

毋庸讳言,某些官员从政之初还是很平民化的,但随着职务的提升、岗位的变化,“眼界”越来越高,架子越来越大,他们脑海中的记忆也发生了演变,一个个群众的名字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已非“富”即“贵”了。

比如江苏淮安市商务局原局长孙建,手机里竟存储着几千个商家老板的号码,却没有一个是普通群众的,后因受贿而落马。

一些领导干部,经常表态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实际上,只有把自己与“群众”区分开来的人,才需要去“深入群众”,只有不食人间烟火、沉溺于“伪生活”的人,才需要去“深入生活”,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与“群众”不同的珍稀动物。

明朝著名作家、学者归有光在《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一文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凡为大吏,其势与民日远,一切以趋办为能。民之疾苦,非有关于其心也。

意思就是,大凡做长官的,那情势和老百姓一天天远离,一切以办齐赋税为能事。对老百姓的疾苦,一点也不放在他们心上。

“千里为官,为了吃穿”,在中国封建社会,官员为官的初衷普遍是个人私利,“官高离民远”现象当然不稀奇。

但在今天,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官高离民远”实在是不该发生的事情!

在咱们这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度,只要身居高位,无论在职还是离任,似乎都与普通人拉开了距离。这也是大街上难觅退休高官身影的重要原因。

一名省部级干部,虽然退休了,但级别还在、待遇还在,似乎只有老干部活动中心才是自己的去处,如果徜徉于街头,混迹于引车卖浆者中,似乎就太掉价、丢份儿了,就与其身份太不相符了!

仕道君以为,一些高官退休后,之所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晓与秋冬”,除了放不下架子,不愿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还与其缺乏自理能力有关。

退休之前,身居高位,包有人拎,茶杯有人端,衣食住行都有人伺候,自己打个喷嚏马上有人递上手纸。

一旦退休,出门地铁、公交不会坐,马路忘记怎么走,甚至微信、支付宝也不会用,自己自然不愿上街。

当然,还有的退休官员是不敢上街。有的官员在位期间,高高在上,飞扬跋扈,仗势欺人,干了不少亏心事,欠下了不少良心债。

一旦离开领导岗位,头上没了权力“保护伞”,自然害怕别人报复。如果走上街头,不仅找不到真心朋友、愿意搭话聊天的人,还可能遇到“仇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不如宅在家中混天了日。

对于退休官员来说,能否走上街头,既是考验,也是评价。

如果自己在任时清正廉洁、务实为民,

退下来之后逛个街吃个早点又有啥顾虑呢,

既可以在市井烟火找到乐趣、消除寂寞,也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但愿更多的退休高官,能像河南王副省长一样,勇敢地走上街头,走进百姓中间。

来源|“仕道”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