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话说|医保违规不能一罚了之,患者权益岂能漠视?

《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评论

文/董哲

海南省人民医院因为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存在违反诊疗规范过度检查、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串换诊疗项目,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等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被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处以造成医保基金损失1倍的罚款,合计15063137.11元。(5月26日 澎湃新闻)

过度检查、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单从这些违规项目名称上看,造成损失的绝不仅仅只是医保基金,谁都知道,医保报销是按比例的,诊疗费用会相应地分摊到患者身上,那么患者多花的那部分钱呢?难道不应该给他们一个说法吗?

笔者以为,对于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不能一罚了之,为了罚款而罚款,还应该给患者退赔,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及法律责任。

首先,罚款是否真的能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从表面上看,1500多万元的罚款似乎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对于一家大型三甲医院来说,这可能只是其日常收入中的极小部分。

更何况,罚款只是对医院的一种经济处罚,而医院的违规行为已经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损失。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本不应支付的费用,他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而这些患者却无法从罚款中获得任何补偿。因此,这种“一罚了之”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对患者权益的漠视。

其次,医院内部的责任追究机制是否健全?在这起事件中,虽然医院被处以罚款,但具体的责任人是谁?是医院的管理层,还是具体的医务人员?目前尚无明确的说法。

如果不能明确责任,就无法对责任人进行有效的惩处;如果是那些领导和医务人员串通,把骗取的医保基金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东窗事发后只是让单位买单,个人却毫发未损,损害的还是集体利益和患者的利益,根本无法起到警示作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院作为一个庞大的医疗组织,其内部的管理机制和责任体系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并切实执行,才能确保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能遵守规章制度,遵纪守法,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可靠的医疗服务。

要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需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医院的收费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同时,患者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任何违规使用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罚款,而应该更加注重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和医院内部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该退给患者的费用要及时退还,该处分的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只有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和患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副总编辑)

一审:张颖 二审:朱文强 三审:江单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