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重温旧文:“晚上删除稿件,明早给你30万”

文/江单

2008年,《华夏早报》发布了一篇某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舆论监督稿件,稿件刊发时间大概是下午5、6点左右。晚上8点左右,我接到一位四年没见面的老兄打来的电话,这位老兄曾经在工作和生活上非常关照我,老兄第一句话就是夸奖,夸奖几年没见,我带领《华夏早报》做出如此大的影响力。老兄七扯八扯就是不切入正题,按照我以往经验,老兄应该是受高速局委托来“沟通”的。

于是,我假装不知何事,一直与老兄叙旧。估计老兄见我过于“狡猾”,不得已只得直接道明来意,不出所料,其正为高速局稿件而来。该省高速管理局局长是老兄的文友,受人所托前来“协商”。老兄问我有何要求,他可以代为转达,我以删除稿件唯一渠道是证明稿件失实为由婉拒。

本以为就此得罪了老兄,朋友怕是做不得了。多年后,再次与老兄见面,谈起此事,两人相视而笑。老兄说,当时我理解不了你的行为,现在我能理解你当时的想法。

到了晚上10点左右,我以为无人来说情准备休息了,又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

这位朋友是《华夏早报》联合创始人之一,后去其他媒体任职。《华夏早报》创办后,其他新闻单位供职的这位朋友经常无偿提供优质新闻线索和稿件,《华夏早报》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多篇报道便出之这位朋友手。

这样的朋友来“说情”,确实让我不知如何处理。

朋友说,她是受某国社一记者委托前来沟通的。国社记者让她告诉我,该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承诺,只要今天晚上删除稿件,明天早上一定将一张30万的银行卡送到我的办公桌上。

当时,我的月薪为8000元,30万元对于我而言无疑是笔巨款。

我告诉朋友,我们都是调查记者,新闻职业道德大家都很清楚,她应该能理解我为什么拒绝。

朋友对我的想法表示理解,但她还是想说服我,她告诉我,国社记者是她多年的朋友,绝对信得过。

我告诉她,不是信得过的问题,如果拿了这张卡,我确实会良心不安一辈子。

最后,朋友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并对我表示支持。

巨款确实诱人,我也确实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一口拒绝。

后来,知晓此事的媒体朋友问及原因。我告诉他们,当时,我女儿刚好三岁,作为一个父亲,我一直想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孩子以自己为傲。如果我接受了,孩子不听话时,我怎么去教育她,我又怎么有资格教育她?

几年后,这名局长因贪污受贿被双规,也是《华夏早报》第一时间报道了这条消息。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社长、总编辑)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