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话说|体育比赛也要分官位大小,别让官本位的腐臭味污了国球

《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评论
文/董哲
近日,湖南省乒乓球协会发布了一则公开赛通知,其中提到,嘉宾组运动员要具备副厅级干部以上(含)级别等,引发关注。4月27日,湖南省乒乓球协会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该规则是针对参赛的“嘉宾组”。(4月28日 南方都市报)
按这样的赛事规则,以后别说普通群众了就连官当小了,你都不配上场打乒乓球!湖南省乒乓球协会在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二届湖南·张家界乒乓球公开赛补充通知》中,将比赛嘉宾混合双打调整为嘉宾甲组双打和嘉宾乙组双打,且分别对组内运动员的干部级别作出要求,甲组需有副厅级干部以上(含)级别,乙组需有处级干部以上(含)级别。这一规定一经出台,便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和深刻的思考。
尽管湖南省乒乓球协会对媒体解释称,“在大型比赛中设置这样的‘嘉宾组’,目的是希望领导干部们能带头参与,激励大众多多打球,同时促进体育项目的市场化发展。”但此回应未免过于牵强附会了,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如果真想“激励大众多多打球”,你干嘛要设置官级门槛呢?就算你单独设个“嘉宾组”,难道那些副厅副处以下的普通干部普通公务员,就不能作为“嘉宾”参加吗?一个打球的体育比赛活动,为什么非要分个三六九等,整成打脸的“糗事”呢?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分组似乎是为了体现不同层次运动员的水平,或是为了便于赛事的组织管理,或者打着“希望领导干部们能带头参与”如此冠冕堂皇的旗号。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时,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以官级来划分乒乓球比赛的嘉宾组别,这是一种典型的官本位思想在体育领域的渗透。体育本应是公平竞争、强身健体的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对运动精神的弘扬,无论是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的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而这种按官级分组的方式,无疑是将官员的特殊地位凌驾于体育规则之上,使得比赛不再是单纯技艺的较量,而是变成了官员级别的一种展示舞台,为官员作秀人为缝制遮羞布。
这种做法也容易滋生特权意识和不正之风。在一个健康的体育赛事环境中,所有参与者都应该遵循相同的规则,通过自身的实力去争取胜利。但当官级成为分组依据时,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违背体育道德的现象。比如,某些官员可能凭借自己的级别优势获得更好的比赛条件和资源,而不是凭借真正的球技。这对于那些真正热爱乒乓球、刻苦训练的普通运动员来说,是极不公平的。长此以往,会打击他们对体育的热情,也会破坏整个体育生态的公正性。
进一步而言,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组织者思维的僵化和对现代体育理念的背离。现代体育强调的是大众参与、公平竞争和国际化交流。一个成功的乒乓球公开赛应该吸引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参与,包括普通市民、学生、企业员工等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广泛影响力。然而,设置这样严格的官级门槛,实际上是在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使得比赛变成了少数官员的“专属游戏”,这与体育普及化和全民化的趋势背道而驰。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传递出一种错误的信号。它暗示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级别和身份都可以成为特殊对待的理由,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努力和能力。这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塑造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可能会认为权力和地位比自身的努力和才华更重要,从而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育运动组织者应该回归体育的本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来组织赛事。在嘉宾邀请方面,可以更多地考虑嘉宾的乒乓球水平、对乒乓球运动的推广贡献等因素,而不是官员级别。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各类体育赛事组织工作的监督,防止类似官本位思想的再次渗透。
唯有如此,才能让乒乓球运动以及其他体育项目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真正发挥其在强身健体、促进社会和谐、弘扬体育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否则,这样的乒乓球公开赛将逐渐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和意义,沦为权力的附庸,而这是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副总编辑)
一审:张颖 二审:朱文强 三审:江单